时间:2022-12-18 21:53:26 | 浏览:1372
霉?菌?金花?随着黑茶的尤其是茯砖的崛起,越来越多关于黑茶的各种物质出现在茶人的视线。黑茶中的“金花”到底是什么神奇的物质?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金花,是湖南黑茶中茯砖茶特有的一特点。茯砖茶压制要经过原料处理、蒸气沤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序。其压制程序与黑、花两砖基本相同,其不同之点是在砖形的厚度上。因为茯砖特有“发花”工序,除需要很多条件外,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求砖体松紧适度,便于微生物的繁殖活动。茯砖与黑、花两砖另一个不同之点,是砖从砖模退出后,不直接送进烘房烘干,而是为促使“发花”,先包好商标纸,再送进烘房烘干。烘干的速度不要求快干,整个烘期比黑、花砖长一倍以上,以求缓慢“发花”。 茯砖茶外形为长方砖形。特制茯砖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厚,带有一种特殊的“菌花香”,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黑褐尚匀。普通茯砖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尚浓,汤色红黄尚明,叶底黑褐粗老。
金花实际上学名叫:冠突散囊菌。冠突散囊菌发酵液与绿茶、茶多酚复合物相比较,能更好地提高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并能抑制脂肪酶的活力,有利于淀粉、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改善人体肠道功能;同时其对脂肪酶的活力的抑制,有利于阻止肠道对脂肪的吸收。
“金花”对黑茶品质的影响
1、“金花”的孢外酶
根据黄建安等的研究,黑毛茶经汽蒸处理后,已不再残留有初制过程中的多酚氧化酶,但在“发花”过程中却伴随着微生物的滋生又重新出现了新的多酚氧化酶。而纤维素酶在“发花”的6至9天出现了一个大的跃升,并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随着发花时间延长,酶活性有所下降,但至出烘的成品样中,酶活性仍维持较高水平。而果胶酶的活性最大值出现在发花后的12天,但没有象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那样明显的起伏变化,而是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在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种冠突散囊菌无疑是这些孢外酶产生的主要因素。微生物的代谢是全能型的,在发花过程中,一方面把茶叶中的某些物质作为养分消耗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另一方面它又分泌各种物质到体外。黑茶发花过程中,确实存在多种微生物酶,诸如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该几种酶分别作用于茯砖茶中的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的分解,对黑茶品质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不仅仅是这三种酶的作用,发花中的其它孢外酶的研究将进一步弄清它们与茯茶品质的关系。
2、发花过程中茶叶的物质变化
根据傅冬和等人的研究,黑茶经过加工后,游离氨基酸、茶多酚、黄酮类、咖啡碱、可溶性糖及水浸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发花初期下降速度缓慢,在发花 6-10天的时期内下降幅度较大;经过发花后,茶多酚中的黄酮类下降51.52%;氨基酸降低了36.84%。咖啡碱是较为稳定的化合物,在加工过程中仅下降10.85,可溶性糖及水浸出物含量变化最小,分别只有5.9%和2.34%。研究认为,黑茶在加工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转化主要是“金花”产生的孢外酶的酶促氧化、自动氧化和水解三种。黑毛茶经茯茶加工的高温汽蒸工序后,尚未发现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发花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释放胞外酶催化多酚类氧化,儿茶素各组分发生氧化聚合,从而减少了黑茶的粗涩味,增加了醇和的滋味,对改善茯茶的滋味品质取到了积极作用。氨基酸在茯砖茶加工过程中的下降、氨基酸与糖类发生的反应和转化,是黑茶香气成分的重要原因。
在黑茶加工过程中,咖啡碱可与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蛋白蛋等物质以氢健缔合方式形成络合物,而咖啡碱是茶叶中带苦味的成份之一,其含量的减少,有利于茯砖茶苦涩味的降低。
================================
禅茶心情:不仅仅品茶心境提升!
买茶有方:不再被黑心茶商欺骗!
泡茶得法:各种茶最正宗的冲泡!
茶艺师微信号:RL3105027282
公众号:chanyu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