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21:58:10 | 浏览:1538
安化黑茶之所以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很大程度仰仗于黑茶中有金花的事实。有意思的是,金花在揭开其神秘面纱之前,不仅视觉感官上明显区别于常见的“霉”而凸显“温暖”感,而且那些关于金花的传说也始终充满着健康印证的热情。
健康而温暖,这应该就是历史对于黑茶之“金花”最初的印象吧!
由于之前对于“金花”这种特殊优势菌类缺乏足够参考对照的缘故,对于“金花”的学术鉴定早期亦费尽周折。最初称为“灰绿曲霉”,后称“谢瓦氏曲霉”,继而又叫“冠突曲霉”,直到20世纪末才将其定为“冠突散囊菌”。终于,“金花”摆脱了“霉”的痕迹。虽然据微生物学家说,这一结论目前还不能作为最后的结论模式,冠突散囊菌的特征与模式菌还有稍许不同之处,而真正的冠突散囊菌的模式菌只在灵芝等少数名贵中草药及部分地区土壤中有所发现。至于为什么可以如此茂盛地生长于黑茶之中,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1]。
不过,对于喜爱“金花”的茶人们而言,这个结论对得起历史的传说,也对得起神秘之茶始终如一的温暖心绪。毕竟,灵芝孢子可以很遥远,黑茶金花不可不亲切。
科学研究显示,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冠突散囊菌会抑制其他菌落的生长而成为黑茶中的优势菌落。更让人欣慰的是,这种优势菌的发酵液,与绿茶茶多酚复合物相比较,具有更强的提高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和抑制肠道脂肪酶活性能力。这种能力反映在品饮者的身体感受上就是:促进了胃排空,胃舒服了,不再胀气;降低了身体对脂肪的过度吸收,喝着身体更健康了。
历史上的茯砖发花是离不开道地安化茶原料的,也就是说,冠突散囊菌产生必须依托于安化的茶叶。但随着发花工艺的日渐成熟,目前全国几大茯砖茶产区都相继生产出金花饱满的茯茶来了。由此衍生出来的“冠突散囊菌”至少有4种,是否属于安化黑茶金花的变种或亚种,不得而知,但可以说明的是,不同地域生产的茯茶,其品质风格或功能成分可能会有所不同。这种现象也引起了科学家对“冠突散囊菌”地域特异性的思考。
对于“金花只生长在茶叶中”的事实,湖南农大蔡正安教授在描述电子显微镜下的冠突散囊菌孢子体时,这样写道:“茶为母体,没有茶,它便成无源之本,茶也因为有了它才身价倍增。”可见,对于“金花”的探究,作为茶学专家的蔡教授不但很兴奋,也很憧憬。
显然,这种憧憬也深深感染了我。可惜,自己关于茶学方面的学识有限,困惑在所难免。好在自己坚信,最安全的莫过于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印证。这样,落笔撰文时也就淡定多了。